|
直接转内容了!!!
移动套餐香港内地为何天壤之别?
近日,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(约54元人民币)套餐走红:1700分钟通话,1万条短信,上网流量不限。而价格相似的中移动内地58元套餐内容是:350分钟通话,10MB流量,短信单独收费。面对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如此大的差距,有内地用户质疑:“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?”(中国经济网)
百度了一下,上述走红的套餐在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官网上可以查到,套餐名为“3G Lite服务计划”,据其宣传语介绍,“每月只需68港元,即可享用3G服务”。该套餐的确包含了1700分钟通话、10000条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网,即使该套餐的本地数据传输速度被限制为最高每秒384kb。
而同样作为中国移动的用户,甚至同样是在一个国家的市场,内地与香港不仅在套餐资费标准方面内外有别,在包月流量清零和携号转网方面也被区别对待,内外不一的政策无疑引起了巨大的争议。在内地用户看来,花几乎同样的钱,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,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“一国两制”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为什么一家运营商在两个区域实施的资费标准相差如此之大?关键在于,和内地市场高度垄断不同的是,香港拥有Orange、数码通Smartone、新世界传动网、Peoples、Sunday、CSL等多家大型的移动电信运营商,相比大陆而言香港移动通讯市场竞争更为充分与开放,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。
相比较中国内地而言,移动通信业的高价低质服务受诟病由来已久。内地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属于央企,运营环境相对宽松,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不大,导致用户选择范围有限,因为在定价权上相对用户更加强势。而香港地区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很多,运营商们想在通信领域分一杯羹,就要不断地了解客户需求情况,并作出资费服务的调整来适应市场。在这种大的机制体制下,企业在选择产品竞争、市场、服务策略各方面会有区别和不同,才导致了香港运营商和内地运营商这种泾渭分明的感觉。
同样的设备和服务水平,内地公众享受的“套餐”服务如此低劣,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一言以蔽之,“这都是垄断惹的祸。要想资费下调,服务更好,除了引入市场竞争,别无他路。”
内地市场的通信运营商是一种“假竞争”,消费者基本上“说了不算”。譬如:同样属于国企也事实上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内银行企业,可以随意制定“霸王条款”,可以在短短几年来收费项目“暴涨”到多达3000多项,是依据银行内部规章出台的“霸王收费”;又如像电信行业让人久为诟病的“网费高,网速慢”现状,公众长期享受的是高昂的收费标准和“堪称龟速”的服务水准。
另一方面,长期以来的漠视消费者利益,让内地公众和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也相对欠缺。香港民众在面对可能的不公价格和待遇,不仅会获得民间组织的直接帮助,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力量让一些经营者“名声扫地”。商家和经营者忌惮消费者,也是它们在香港不敢不自律、不敢肆意妄为的重要因素。
但真正造成类似的中移动可以漠视内地消费者权益的原因,不过就是一个监管失职失责的问题。如果一个同样的“套餐”,可以在香港如此“便宜”,足以说明内地“套餐”的“水分”和利润高得可怕。显然内地但监管者在对垄断行为和垄断企业的市场监管上,并没有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功能。 (文/风青杨 微信号:fengqingyang8964)
[url=][/url] |
|